在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,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,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。
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,营造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,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教授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朱松纯表示:“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一崇高荣誉,我的内心充满感恩与激动。首先,我要感谢北京市政府、海淀区长期以来对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和保障,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探索。
作为普通劳动者参加今天的表彰大会,我感到无上光荣。今天我与来自各族各行业的劳模并肩而坐——就在我身旁,是一位坚守快递岗位十年的小哥,每天精准投递一百多单,创造了十年零差错的奇迹。这些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,让我深深体会到劳动精神的伟大。
坐在人民大会堂,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。他们是中国最普通的劳动者,他们用毕生的勤劳、善良的品质铸就了我终身奋斗、热爱祖国与人民的人生信条。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劳动品格,支撑着我不断攻坚克难,为国家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而贡献力量。
我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,以实干和创新为驱动,为我国人工智能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!”
“朱老师以严谨治学、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科研工作,常年保持高效紧凑的工作节奏,全年无休地奋战在科研一线。即便在节假日,也能看到他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的身影。”
——通研院助理院长郑卿
2020年,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朱松纯响应国家号召,毅然放下海外庞大的实验室及科研团队,克服重重困难举家归国。其后他同时担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、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,引领中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范式突破。
归国以来,朱松纯在教育、科技与人才建设领域开展系统性工作:在北京市政府、科技部、教育部联合支持下,成功创建世界级新型研发机构——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,率先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实施有组织科研体系。他提出"为机器立心"的原创AGI哲学思想,开创"小数据、大任务"颠覆性技术路径,其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"通通"入选2024年中关村论坛十大科技成果,并被写入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。
在北京大学,朱松纯推动成立智能学院,牵头组建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,主导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"双一流"学科,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的深度融合,开拓新文科发展路径。他系统构建全新人工智能课程体系,联合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创办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(简称"通班"),现已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项目。目前,北大、清华通班累计培养300余名专业人才。
2023年,朱松纯在教育部支持下启动"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协同攻关体计划"(简称"通计划"),联合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浙江大学等15所顶尖高校,建立规模化人工智能顶尖博士生培养机制,迄今已培养200余名兼具科技素养与人文视野的复合型人才。
在学术领域,朱松纯荣膺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荣誉马尔奖,累计在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400余篇,编写计算机视觉、统计及其学习与推理、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多部学术著作。
2024年,我国首个科学家主题博物馆——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将其事迹纳入主展览"共和国脊梁”——“爱国奉献 忠心报国"专题展区,彰显其学术贡献与社会价值。
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,评选表彰工作为每5年一次。本次表彰是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后,首次开展全国性劳模表彰,获表彰人员皆为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,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人、农民、科教人员、管理人员、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劳动者。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(62755617) 反馈意见:its@pku.edu.cn
Copyright 版权所有©北京大学智能学院 All R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