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学生风采 > 正文

学生风采

李世乾:人生不受限,做斜杠青年

时间:2022-12-06    点击数:

智能青年

青年齐聚,共同成长。每名智能学院的青年,或许都有着各自不一样的故事与梦想,有人潜心科研,有人甘于奉献,有人正在引领向前,也有人正在努力的路上。让我们一同走进“智能青年”的生活,来听听他们的经历与故事,探索不一样的燕园时光。

前言

人生不受限,做斜杠青年。

——李世乾座右铭

图片

李世乾,智能学院22级博士生,师从朱毅鑫老师,从事认知推理方面的研究。担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实习研究助理、担任“认知与推理”课程助教(北京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、清华大学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合上)、北京大学官微摄影师和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记者团摄影师。

你心中的博士生是什么样的呢?

沉迷科研?经常出没实验室?每天工作到凌晨?

但博士生也可以有多样的生活。

斜杠青年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: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工作模式,而是选择拥有多重身份的生活方式,拥抱多元的、多彩的生活。

01忙科研

说李世乾沉迷科研,一点也不为过,开学前的半年他就加入了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实习,每天从9点工作到23点,专心投入到物理推理的研究当中,他的工作批判性地质疑了先前研究的固有假设,探讨了物理推理中不同学习学习机制带来的结果影响,刚入学就拿到了机器学习顶会NeurIPS 2022的spotlight。之所以能够获得科研灵感,得益于不断的小组讨论、实验以及深度思考,据说他每周要handle四五个会,属实是忙!

图片

李世乾在NeurIPS 2022发表论文

除了忙科研,这还哪有时间做其他事情呢~但李世乾貌似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。

02爱摄影

他是北大官微摄影组和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记者团的摄影师,经常会端着长枪短炮冲到无人之境寻找摄影题材,未名湖中的鸳鸯、博雅塔上空的月亮、昌平新校区的建筑,都曾被他的镜头收纳,他的摄影作品还在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的“定格燕园秋,喜庆二十大”校园摄影中获奖。他认为,摄影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时常科研累了,就拿着相机出去走走拍拍,能够很好地调节心情、缓解压力。从摄影中寻找美,是与科研获得成就感相似的一种方式,将这种美传播出去,会让他获得更多的快乐。

李世乾还认为,摄影背后的一层意义其实是社交。能够与“摄友”一起出门拍照,是交流共同话题和寻找共鸣的一种方式,当大家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时,友谊会被逐渐加固,也是在摄影的过程当中,他结实了许多好朋友,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也还会一起约饭、一起过生日。

图片

图片

李世乾的获奖摄影作品

03做网红

除此之外,李世乾还是半个网红。他与双胞胎弟弟的故事曾被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、北大官微等媒体报道,以破亿阅读量连续三天登上微博热搜。走红的背后是他们“高度自律”的学习态度和出色的综合素质,深造,其实是兄弟俩从大一入校之始就定下的目标。“目标是驱动力,激励着我们去尝试很多不同的事。”在李世乾看来,只有勇于尝试不同的东西,才更加知道自己适合什么,然后才会更专注于这件事。“除去刷手机的时间,我空闲时要么在准备比赛,要么就是体育锻炼。”学的时候静心学,玩的时候尽情玩,是“乾坤”兄弟最突出的特点,更是他们一直所遵循的理念。

李世乾和弟弟也曾受邀参加CCTV-1《开讲啦》节目,作为好问青年与撒贝宁同台演绎,与寒武纪公司创始人陈云霁老师对话智能芯片。出色的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赢得了大家的好评,也在央视舞台上展现出了北大青年应有的形象。丰富的社交活动也使得他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圈,看到了除科研圈子之外更多样的世界。

虽然李世乾走红网络,但他没有因此而迷失自己,仍然将科研作为第一要务,立志成为国内认知推理领域的先锋开拓者,以实际行动追逐科技报国梦。

图片

李世乾和双胞胎弟弟参加《开讲啦》节目

04懂生活

李世乾能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。他喜欢体育运动,坚持每周三次以上的健身频率,经常出没在乒乓球场、羽毛球场与朋友们切磋球技。他认为体育锻炼对于博士生来说很重要,久坐不但对身体不好,还会降低工作的效率,适当的运动不仅能振奋精神,还有利于为祖国健康工作更多年。李世乾还爱玩音乐,喜欢弹奏电子琴,《稻香》《卡农》是他最爱的曲目。平时,他也会抽出一些时间布置自己的房间,不同颜色的花瓶里插着永不凋谢的仿生花,黑白鹿的角上挂着优雅的项链,每天伴随着香薰入眠,他说,在温馨的宿舍里学习和生活,会让人心情愉悦。多元化的发展让他有一颗更加包容与平和的心态,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顺时也能保持最美好的期待,积极面对,乐观以待。

图片

李世乾的书桌

05结语

博士生的生活要以科研为主,但每个人都有探索自己兴趣权利和拥抱未知的可能。丰富的校园活动是科研的调味剂,在北大的园子里,博士生们总能找到属于他们的另一片天地。希望大家能在科研的同时,也能走出自己原有的认知圈,去探索更多生活的方式。

撰稿:李世乾

编辑:陈旭雯

责任编辑:曲威名

审核:吴扬

关闭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(62755617)   反馈意见:its@pku.edu.cn

Copyright 版权所有©北京大学智能学院 All Rrights Reserved.